电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玩转星球诺贝尔奖得主ldquo穿 [复制链接]

1#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实现儿时的梦想

在看科幻小说时,你一定想过乘坐一艘宇宙飞船,到太空遨游,与外星人聊聊天,到月球上漫漫步。宇宙飞船已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月球宾馆也将在未来出现。

放风筝时,你是否有想过顺着风筝线建一个“太空电梯”,看看空中的风筝是如何摇曳的,环绕风筝的鸟儿是如何飞翔的,胡夫特教授会告诉你怎么实现这个白日梦。

月球上的旅馆

这将是月球上唯一具有地球引力的地方。直径有米,一分钟围绕中轴旋转4圈。行走在里面抛物壁上会有垂直站立的感觉。从中轴往远处走,引力逐渐增强,直到达到地球上的引力水平,那个位置待起来会非常舒服,虽然有点儿不太熟悉。图中地面上的小帐篷是早期殖民者建造的。

原版和《玩转星球》版“天空之城”

看宫崎骏的《天空之城》,被其神奇与美妙之处深深吸引,忠诚的机器人,神奇的咒语,多想去那里看看啊!实际上,这不仅是宫崎骏先生的幻想,也是可实现的未来。

复活恐龙并不是毫无可能哦!

《侏罗纪公园》有引起你对恐龙时代的好奇么?有想成为一名研究恐龙的科学家么?想回到恐龙时代看一看么?基因研究的进步可以让高度缺陷的DNA得以恢复,也就是说,灭绝很久的动物包括恐龙都可能会复活,让我们一起建一个“恐龙复活谷”吧。

儿时那些奇思异想,究竟是无法实现的白日梦?还是可以实现的未来?胡夫特教授会基于物理原则,告诉你真相。

看到真实的未来

星际探索在不断发展,引力波的发现,开启面向宇宙的新窗口。然而,人类的星际探索会走多远?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会不会与外星人相遇而后相爱相杀?胡夫特教授觉得,遨游太空并没有科幻电影或者小说想象得那么容易,而且其实人类也不一定要亲自上阵。

如果地球遭遇危机,火星可以成为我们的栖息地么?在人类亲自去火星之前,我们会送出大量的机器人到火星,帮人类建造宜居的环境。但这件工程花费巨大,钱从哪儿来呢?有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或许可以通过VR技术让地球上的人操控火星上的机器人,还可以置身其中打游戏!虚拟地站在机器人的肩上,感受到机器人所感受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人们会沉醉其中!

利用机器人和VR技术,人们可以在家里体验星际探险

糖尿病、高血压、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最大杀手,而且需要终身服药,每日看到大把的药片,美好的生活便会被蒙上阴影。未来,只需要把一个携带药物的纳米机器人注入体内,它便会按照设定的剂量每日定时给身体补充所需要的药物。“不再吃药”,是多少年来人们的奢望。如果有偶发事故需要手术呢?也可以让纳米机器人来完成,它们会钻进患者的身体,通力合作完成手术,人类再也不用承受手术台上开刀的风险。

各式各样的纳米材料

水与能源,多少年来都是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未来,我们可以利用基因工程创造出来一种新型植物,在阳光的辅助下,它可以直接把盐水变为淡水。还可以设计一款直接把太阳能转变为汽车燃料的植物,或者可以直接发电的植物,这听起来有些不着边际,但在生物体中发电机制已经存在了,比如电鳗。

人类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胡夫特教授会一下子打开我们的脑洞,带我们预见到超乎想象的未来世界。

真实比幻想更离奇

《玩转星球》是一本“科学纪实小说”,也是一本预见未来的科学书籍;是儿时的梦幻天国,也是幻想的实践天堂。正如胡夫特教授在前言中所说的:

“我的目标是对已知的科学事实绝不能视而不见,在预测未来时,我所相信的事实是不能忽视的。尽管有了这些固有的限制,我们前方的世界依然精彩至极。这就是我想要描述的世界,不管现在还是未来,我坚持要让自己的想象疯狂起飞。”

书中没有艰涩的物理学或数学语言,而是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全球知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一起,看懂未来世界,socool~这里涉及领域广阔,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纳米技术、基因工程、未来计算机、外星人、星际探索、粒子物理、气候改造等,每一个领域,胡夫特教授都有很多疯狂而让人激动不已的科幻想法,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疯狂idea”在未来的某一天,都是可实现的!这本最初用荷兰文写的书证实了一个古老的格言:“真实比虚构更离奇!”

所以,如果你对未来充满好奇,想知道未来30年、50年后,人类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当下许多热门的高科技领域,会有哪些进展与创造?什么专业会引领人类的进步?什么学科是未来的新兴领域?这一切,《玩转星球》会告诉你答案。

图书信息

书名:《玩转星球》

著者:杰拉德·特·胡夫特

译者:张少华等

定价:49元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7月

向上滑动阅览

作者与译者简介

诺贝尔奖获得者杰拉德·特·胡夫特出生在荷兰登海尔德,年获得乌特勒支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课题是“杨-米尔斯场的重整化过程”,年以来一直担任乌得勒支大学物理学教授。他生于科学世家,在荷兰海牙长大。外祖母的哥哥弗里茨·泽尔尼克是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舅舅尼古拉斯·哥特弗里特·范·坎彭是乌特勒支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

自20世纪70年代,作者作为最具影响力的粒子物理学家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主导了20世纪后期高能物理学的复兴。年,和他的论文导师马丁纽斯·韦尔特曼因建立高能物理标准模型的工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弦论和黑洞方面的不懈努力,持续推动着量子引力研究方向的进步,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学著作超过篇(部)。

年被评为荷兰科学院院士。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还获得了许多其他奖项,包括年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丹尼欧·海涅曼奖,年因重整规范理论的工作获得的沃尔夫奖,年获得富兰克林奖章。

张少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天体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年进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参与筹建南极天文学研究室,致力于中国南极昆仑站天文台建设。主要研究领域为星系和活动星系的演化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累计引用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等多项课题。热心科学普及,系今日头条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南极观星人。曾翻译过《宝宝的物理学》系列畅销科普绘本。

扫描图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