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3D实验室发现更多精彩!
年2月7日凌晨时59分,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器成功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地面搜索分队在6次落点预报导引下顺利找到返回器。至此,我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任务迎来了史诗般的伟大胜利。
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地球(红外成像画面)
自发射以来的23天任务时间里嫦娥五号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完美无瑕地闯过了全部道艰难险关,在此次任务中我们连续攻克了大吨位航天器地月转移轨道入射、机械臂与钻机联合月面采样、地外天体样品封装、地外天体发射、人类首次无人月球轨道自动交会对接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能力。
嫦娥五号返回器实拍画面
纵观嫦娥五号整个任务流程,它一直处于“断舍离”的状态中:长征五号遥五发射入轨“器箭分离”,进入绕月轨道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与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分离,完成月面采样后上升器起飞与着陆器分离,实施月球轨道自动交会对接完成样品转移后,上升器/对接机构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分离,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后在距离地球数千公里处返回器与轨道器分离。
嫦娥五号的“断舍离”
一个八吨多重的大家伙最终只有返回器这个重量仅有多公斤的小家伙回到地球,而它就是我们胜利的见证。
要说这返回舱可是真真正正的满载而归,它带回了从月球上采集到的月面及月球地下整整2公斤的土壤标本,这是我国首份地外天体采样,也是人类时隔近半个世纪后再次迎来月球样品。
欢迎回来!年的末尾,没有比收到这些月壤更令人开心的事情啦不过,当我们还在欢呼雀跃的时候,降落地点早有一名野生动物第一个“迎接”它——该动物情绪十分稳定,在略微抬头验收查验过包裹后,便快步离开现场。这是谁?是谁这么等不及就想上去“迎接”?它是哪种野生动物?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生态系统复杂多样,野生动物也种类繁多。返回舱落地的四子王旗图源网络根据国家林草局统计,截至年,内蒙古自治区有野生动物资源63种,包括两栖类8种、爬行类27种、鸟类种、哺乳类36种。而嫦娥五号的降落地——四子王旗属于典型的草原荒漠生态系统,这里的代表物种有野驴、野骆驼、鹅喉羚、黄羊、旱獭、兔狲、赤狐、沙狐等等,还有蓑羽鹤等鸟类和野兔等啮齿类。那么就此先来做做排除法:被拍到的动物没翅膀,不是鸟类;有毛茸茸的尾巴,不是两栖或爬行类;没有纤细的大长腿,不是有蹄类;再看它这一步三抬头的样儿,很明显是在找肉吃……不小心被全国人民围观我们要找的妥妥是某种吃肉的兽类。再来看看其他的标准,比方说,大小身形比较近似。嫦娥五号的返回舱直径大约在.5m,从视频上看,这只小动物在路过舱体前面的时候,几乎与返回舱差不多长——当然这得考虑上航拍状态下远近透视和形变的问题。因此保守估计我们取个一半来算,这只小动物的实际大小至少在70cm左右,是一只中小型的兽类。这下很多特别大或特别小的动物都被pass掉了,大的狼,小的鼬、旱獭还有各种小巧可爱的啮齿动物等,都不符合目标的身高身材。狼狼另外,动物的行为表现也会暴露它的身份,通俗点说就是看气质。在进化的过程中,犬科动物由于喜欢群居,因而在捕食时相对依赖集群式的大规模撕咬(而非猫科的掌击)来控制猎物,它们也根据这种生存的需要,演化出更宽的步幅、更强大的稳定肌肉和更持久的身体素质。视频里这名围观群众颠颠的小跑步,就是犬科的特征。而它停下来的时候抬头拖尾巴,也是正儿八经的犬科狐狸的特点。赤狐:颠颠颠~再者说,我们都知道狗的鼻子非常好使,犬科动物也是一样。重视鼻子和气味的捕猎技巧让它们在行进的途中会不断地嗅闻地面,以获取更多环境的信息——视频中的动物也确实出现了多次低头嗅探的动作。赤狐:鬼鬼祟祟嗅嗅嗅猫科动物则不然,它们倾向于使用听觉和视觉来捕猎,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在野外跟各种猫遭遇时,总是处于一种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的对视场景了。(不光是好奇,可能是在判断你能不能吃)荒漠猫:我们猫科才不这样!综上所述,狐狸是符合以上标准的最佳选择。
知乎网友“龙牙”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
赤狐:50%可能性;
沙狐:30%可能性;
兔狲、兔子、旱獭(土拨鼠)不可能,更不可能是羊、狗等等。是狐狸的可能性最大,狼虽然与狐狸体型姿态类似,但是跑动动作完全不一样,故也可以排除。这只动物基本上可以确定是食肉动物,不大可能是食草动物,这么大动静居然还敢停下来看,只有可能是食肉动物才能有这种好奇心。
首先排除兔狲,兔狲极度胆小谨慎,碰上这么大动静早就逃之夭夭了。它才不管你是啥航天任务呢,就一个字,怂,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跑路再说。
这位是西宁高山动物园的兔狲“狲尚香”小姐。
这位是同一动物园的“狲思邈”先生。
兔狲的体型姿态与嫦娥5号返回舱附近出现的野生动物不一致,兔狲是猫科动物,跑动姿势是更加柔顺,动作停顿感极强,你可以观察你家的猫,动作更敏捷,若有停顿会更加突然。
这是明显的停顿扭头观察动作,兔狲不会有这种动作,它的动作是“歪头”。
歪头和扭头的动作是不一样的,区别在于脖子:兔狲观察侧面的时候脖子是前伸的,后背看起来比较平;而狐狸、狗等犬科动物观察侧面,脖子是抬起来的,后背看起来弧度更大。
视频里动物很明显脖子弧度很大,兔狲做不出来这种动作。
简而言之,兔狲看起来是“一坨”,而犬科动物才能像视频里那样看起来是“一只”。
这张则很明显能够看到尖尖的耳朵。
沙狐体型比赤狐要小,耳朵没有这么明显,内蒙古地区确实有分布但是数量非常少,而且这一带的沙狐耳朵没有那么明显,为了保温需要,耳廓没有那么大。往往耳朵被绒毛覆盖,经常会在立耳肌作用下倒伏保温。
但是红外波段视场内锐度没有那么高,也不是特别确定就不是沙狐,有一定可能性。鉴于其稀有程度和耳廓特征,给它个30%可能性吧。
狼的可能性很小,几乎忽略不计。在冬季狼确实有可能独立活动,不结成狼群或者以家庭群的形式存在,但是狼的体态也不符合视频里的形象。
而且草原狼不会夜间捕食,黄昏时候就会回到巢穴去。
最大可能是赤狐,赤狐数量够多,耳廓更明显,动作姿态也跟视频里完全一致。
视频里虽然锐度一般般,但是还是能看到一条明显的尾巴,赤狐尾巴非常大,几乎与身体一样大,蓬松柔软,既可以用来当“被子”保暖,又能够在高速奔跑的时候平衡身体,看起来非常漂亮。
仔细看视频,你会发现从耳廓、扭头姿态、脖子弧度、尾巴形态都是吻合的,奔跑姿态也非常像赤狐捕食时候的动作。赤狐同样胆小怕人,对别的动物警惕性很强,但是也非常聪明,算是狐狸家族里高智商选手,跟藏狐这种蠢货是不一样的……
它们能够分辨突然出现的物体是否具有威胁,很显然,它觉得嫦娥5号是个很无聊的东西,既不会威胁它,也不能吃,所以扭头看了看就走了,不跟你们无聊的人类折腾。
这个时候暴露了它那条巨大的尾巴。
事实上,我国生活着3种狐狸,赤狐(vulpesvulpes)、藏狐(Vulpesferrilata)以及沙狐(vulpescorsac)。其中,赤狐是活动最为广泛的一种狐狸,它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而著名网红表情包藏狐大家都比较熟悉,仅仅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川西、甘肃、新疆等周边地区;藏狐沙狐的栖息地则是局限于北方的荒漠草原和半荒漠地带,包括我国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沙狐从地域分布上看,在四子王旗的狐狸既有可能是赤狐,也有可能是沙狐,至于怎么分辨这两种狐狸……得看颜色,得看脸。赤狐:我就不错赤狐毛色变异很多,从黄色到暗红色均有,尾尖为白色。赤狐吻部长而尖,其头部最明显的特征,是双耳的背面为黑色或者棕黑色——这也是它与藏狐和沙狐区别开的标志。相比赤狐,沙狐的头偏扁,耳朵较短,毛色为更接近沙土的灰白、沙黄或棕灰色。我是一只不美艳的沙狐~?Mayerberg-Dreams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