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哭了,豆瓣94,看的人不到 [复制链接]

1#

责编:K.

排版:mini鱼

定睛瞧这张图——你猜,这是白天还是夜晚?99%的人以为天亮了。错。其实此刻仍是夜晚,只是视觉感知度变了。黑夜,在人眼看来伸手不见五指,但在比人眼敏感倍的摄影机面前,亮如白昼。当这一技术用于自然纪录片,一窥昼伏夜出的动物生活终于成为可能。《夜色中的地球》开场白就散发荷尔蒙。全剧配音,汤姆·希德勒斯顿。抖森一出声,听了耳朵会怀孕。听完这6集,想给他生猴子。夜深人静,这剧伴着抖森嗓音食用,助眠。夜色温柔。连在陆地称霸一方的王者都流露出柔软的一面。草原之王,非洲狮。有句话叫“虎毒不食子”,狮子也不例外。只是在此之前,没人见过狮子如何护犊子。因为狮子,80%的活动是在黑夜进行的。在比人眼敏感10倍的狮眼中,夜晚和白天没太大差别。狮子聚群而居。一到夜晚,狮群分工明确,巡逻、捕食、哺乳,各司其职。肩负哺乳重任的,必然是母狮。但她的地位,远过于此。雄狮外出,巡逻放哨。在领土边缘使出狮子吼,让入侵者闻风丧胆。但它不捕猎。所以觅食,还得母狮出马。尽管她的膝下,有三只嗷嗷待哺的幼崽,出生不到一个月。如果她也离开,这就意味着,三只幼崽将在没有父母的保护下,度过危机四伏的夜晚。弱肉强食。生存,让她没有选择,只能抛下孩子。捕猎,她只求速战速决。猎物一得手,囫囵咬下几口,就急冲冲返回原地。但生活,有时是残酷的。她回到原地,发现幼崽只剩一个。剩下两个,走丢了?被吃掉了?皆有可能。她只能循着气味找。幸运的话,一个小时就能找到;运气不佳的时候,三天三夜也杳无踪迹。而幼狮,即便活着,三天不喝奶,也会活活饿死。幕后花絮中,摄像组也开车搜索了三个晚上,连他们都快失去信心:兴许真的被吃掉了吧。但作为母亲,她边低吼,边低头嗅,耳听八方,试图听到孩子的回应。画面外,可以听到她的声音已转嘶哑,浑浊不清。直至第四天。另外两个,找到了。有惊无险。在镜头下的这出狮子寻儿记,揭示威风彪悍的狮子,有其不为人知的B面:母爱。而同在草原上的另一个王者,速度之王猎豹,黑夜则会暴露他们的软肋。猎豹的夜视能力,和人类相似,夜晚其实不是它们捕食的好时机。但瞎子抓瞎子,猎豹凭借快若闪电的速度,在晚上反而更容易一击即中。所以,三分之一的猎杀行动发生在夜晚。但晚上和白天的捕猎,面对的威胁可不同。还记得《狮子王》里的反派鬣狗吗?晚上,是鬣狗的天下。它们常成群结队,恃众从别的动物口中夺食。每当猎豹正准备大快朵颐,在旁窥伺的鬣狗呼朋唤友,对猎豹发起攻击。一只鬣狗,就能独挡两只猎豹,何况多达六十只的鬣狗群。势单力孤的猎豹只能忍痛,放下嘴边的食物,另觅目标。猎豹辛苦打下来的食物,10%会被它们夺走。白天驰骋在草原的速度之王,在夜里,它们不得不低下头颅。对诸如鬣狗这种夜视动物而言,夜晚自然是偷袭对手的最佳掩护。但在深夜,对手也有转危为机的破局之法,那就是光。最常见的,是月光。月的阴晴圆缺,至关动物的命运。偶尔,它们也利用月色,干点出乎意料的事情。比如这对在瀑布旁对垒的黑游岩蛙和沙巴溅蛙。它们因领土问题,在岩石上对峙。一只蛙鼓起腮帮,发出一声警告意味的蛙鸣,但被瀑布的轰隆声压下去了。于是它大展蛙腿,白色的脚蹼在月光的反射下,额外刺眼。这么耀眼,再怎么瞎也不能无视了吧。较为少见的,是动物身体发出的亮光,比如萤火虫。但不是所有的昆虫发出的光,都会带来诗情画意。有时,越靠近光源,越有致命危险,飞蛾扑火就是前车之鉴。南美洲的白蚁丘。到了夜晚,蚁丘表面点缀星星点点的荧荧绿灯,煞是好看。绿光,是叩头虫发出的。叩头虫在蚁丘挖了坑坑洼洼的小洞,蜗居在内。深夜,被光吸引的白蚁飞到洞口,立刻被叩头虫一口一个,拖到洞内,沦为对方的盘中餐。果然在自然界,最迷人的,最危险。以往,满月时分,夜间光线最足。现在,灯光,比满月的亮度要强倍。于是原本白天活动的游隼,特意调整了生物钟,改成晚上觅食。因为依靠城市里的灯光,即便视力并不过人,也能在夜空视物。傍晚,急着归巢的鸟儿,容易放松警戒,却不曾想到灯光,让四周再无黑夜。因此空中猎手游隼,一抓一个准。一小时能抓十只。除灯光外,楼宇的玻璃窗也让鸟儿不知所措。楼高,墙又透明,鸟儿往往一头撞上;尤其夜晚,玻璃反射路边的灯光,十分刺眼,让鸟儿眩晕,迷失方向,快速下坠。一旦从空中倒地,鸟儿的命运通常是死亡。芝加哥,全球鸟类死亡率最高的城市。清晨,从街上路旁捡起一只鸟,三分之二的概率是它们的尸体。到了迁徙季,每天夜晚,成千上万的候鸟在空中飞翔,一路向北。沿着祖先的轨迹,从南美洲、中美洲出发,越过墨西哥湾。在即将抵达繁殖地时,却碰上一堵看不见的墙,命丧于此。仅芝加哥市中心,类似的悲剧英雄一天就有数百个。人类学会钻木取火后,逐步摆脱了夜晚对行动的限制。慢慢地,用火、用灯光扩大活动圈。而滥用的后果,就是光污染。鸟类改变生物钟、候鸟迷失方向,光污染的危害可见一斑。在全球,没有被光污染的地区仅剩20%。夜深,本该人静,动物可以放心出来活动;但有了灯光,夜晚也是人类的狂欢。对动物而言,再也没有哪个时辰可以安心出门了。拍动物之夜,BBC是开创者。BBC御用金牌解说员,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曾介绍用热成像摄影机拍到的非洲狮之夜。只是,画面是黑白的。用全彩画面拍,这剧算得上前无古人。今年1月Netflix播出类似主题的《地球的夜晚》,有部分是彩色画面。但拍秘鲁沙漠的黑夜,画面也只能陡转黑白。所以论技术,还是AppleTV+更胜一筹。之前介绍《小小世界》时曾预告过,雄心勃勃的AppleTV+今年会陆续出纪录片三部曲,意欲比肩BBC,睥睨Netflix。这三部曲的主题,和Netflix播过的纪录片十分雷同。比如《小小世界》播出前,Netflix先放了《微观世界》。讲述婴儿成长的故事,前脚Netflix制作《宝宝的第一年》,后脚AppleTV+在11月播了《成为你》。这就让AppleTV+难免被诟病,老在Netflix身后亦步亦趋。每播出一部,就被拿来同Netflix做比较。但AppleTV+在细节上从来不输。配音,就足以看到诚意。《小小世界》请的是蚁人保罗·路德,多应景;《成为你》的配音也够重量级,影后奥利维娅·科尔曼,《宠儿》里的安妮王后,《*》中的伊丽莎白二世。《宠儿》奥利维娅·科尔曼饰安妮王后看画面,每一帧就能拿来当桌面。就拿剧中美轮美奂的北极光来说,就能看出节目组下了多少苦功夫。拍的这段,整集加起来不到2分钟。看幕后花絮。一个年轻的摄影师,深夜独自开车到郊外的森林,离城区越远越好。为啥?因为光污染会影响拍摄效果,而没被光污染的位置实在太少。不止如此,还要用滑雪橇往森林深处走一段路,不然过路车灯会影响曝光,前功尽弃。天气很冷,积雪很厚,摄影师冻得在雪地做起伸展运动,给身体保温。但拍极光,要*运气。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天。AppleTV+在篇幅和内容广度上,不及Netflix,但这并没有削弱它的叙事功力。它不像BBC,只呈现广袤的动物世界,而是把主题删繁就简,讲述自然界的一方霸主,被夜晚掩盖住的或柔情、或脆弱的另一面。但即使是自然记录片,也总会回归到同一个中心,人。这也是这三部曲一以贯之的主题。人如何改变了自然,人如何影响到各层食物链,以及人的出生和成长。和照本宣科地号召保护动物不同,AppleTV+直接让镜头触动人心。母狮数夜冒险寻子,其实是在说母爱,不分种群。猎杀一头狮子,也是在杀死某头狮子的孩子或父母。它们,也会有丧亲之痛。当猎豹被鬣狗抢走食物,为下一顿发愁时,画外音却在说它们整个族群因为人类,数量锐减到七千只。

我们才意识到,对猎豹而言,原来人类,比鬣狗更难应付。

人类的影响如此之大。我们的小小举动,能给它们伤害,也能保护它们。比如在芝加哥,幢大楼同意在鸟类迁徙季的夜晚,全楼关灯。

关灯,能挽救一万只小鸟的生命。

还是那句老话,勿以善小而不为。保护自然,别说大的,做关灯、垃圾分类这些小事,就可以。

???

有点点想rua小狮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