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雪峰隐士rdquo中亚 [复制链接]

1#

和我们一起看文明知中国走世界

由于活动隐蔽、种群密度低,雪豹分布在人类难以生存的严酷环境,被称之为“雪峰隐士”,是人们知之甚少的大型猫科动物。这样的“雪峰隐士”,由于与牧民生存环境的重叠和狩猎者的捕杀,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著名博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曾经说过:“当中亚的雪豹灭绝后,中亚高山区将只剩下无言的岩石。”

“雪峰隐士”:

中亚高山地区的守护者

撰文/蒋志刚

中亚高山地区的兽之王

雪豹属于食肉目猫科豹属(Panthera),与华南虎、东北虎、非洲狮、美洲豹、金钱豹、云豹等大型猫科动物同属。豹属动物之中,虎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非洲狮分布在非洲,美洲狮分布在北美,云豹分布在东亚常绿阔叶林区,金钱豹分布最广,从远东到南非都有分布。雪豹分布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及毗邻的帕米尔高原和阿勒泰山系的海拔~米的亚高山和高山区地带。常见的分布区海拔~米,仅在其分布的北界,雪豹可能在海拔~米地区活动。豹属动物大约在一至八百万年前进化产生。年,有学者根据当时的研究结果,将雪豹单列于食肉目猫科雪豹属(Unica)。年安徽师范大学吴孝兵教授研究组对雪豹线粒体DNA进行了全序测定,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雪豹仍与豹属的其他种类同属一个进化分支,特别是与非洲狮的血缘关系更近,没有形成独立进化分支。因此,雪豹的分类地位仍归属豹属。

雪豹体形矫健、形态高贵、行动敏捷、出没无常。浑身被毛长而厚软,体色呈银灰黄色,身上有似金钱豹的黑色斑纹,腹部被毛白色。夏季,雪豹的斑纹颜色较深,冬季斑点颜色变浅,被毛下层的绒毛似羊毛般密实。雪豹生活在中亚高山地区的雪线附近。

■雪豹形态高贵,浑身被毛长而厚软,体色呈银灰黄色,身上有似金钱豹的黑色斑纹,腹部被毛白色。

雪豹在中国

雪豹分布在中国、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12个国家。雪豹分布区常常是斑块状的不连续分布。全球雪豹潜在生境面积约万平方公里,其中60%在中国,面积约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7%。其中有万平方公里生境有雪豹分布,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1.5%。根据现有的数据,中国有~只雪豹,约占全球雪豹总数的一半。

■雪豹分布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及毗邻的帕米尔高原和阿勒泰山系的海拔~米的亚高山和高山区地带。

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和云南六省区有雪豹分布。其中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祁连山、塔什库尔干、珠峰等自然保护区都有雪豹分布。20世纪30~40年代,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曾有雪豹分布,从那以后一直到本世纪初,人们再也没有在阿拉善和阴山山脉发现雪豹。英国野生动物专家戴维·马龙在本世纪初曾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俊怀教授一道在阴山山脉考察雪豹,但是在考察中没有发现雪豹分布的痕迹。年4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苏木的牧民发现了一只受伤的成年雪豹,他将雪豹送到该旗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后来那只雪豹经过救治后被放归自然。年3月,人们在阿拉善又发现了一只雪豹,经过短暂的饲养后,那只雪豹3月15日在该盟阿拉善左旗被放归自然。年4月21日,内蒙古阿拉善盟外宣办发布消息称,放归的雪豹在4月15日再次现身巴丹吉林沙漠。这只雪豹经救治后在阿拉善左旗敖龙布拉格山附近再次被放归大自然。在内蒙古西部两次发现雪豹,将世界雪豹的分布区至少向东扩展了公里。目前,内蒙古阿拉善和阴山山脉是雪豹分布的东界。有趣的是,内蒙古的雪豹生活在荒漠草原区。这些雪豹来自哪里?是从北边的蒙古国戈壁自然保护区扩散而来,还是雪豹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一直生活在内蒙古阿拉善和阴山山脉,只是人们没有发现而已?一种野生动物要在一个地区长期生存,必须有一个具有一定数量的种群。如果一个地区有一个可生存的雪豹种群,那么,这些雪豹不被人们发现的可能性不大。此外,这些雪豹在荒漠草原区靠捕食什么猎物生存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在阿勒泰山脉发现的雪豹足迹。

难得一见的“雪峰隐士”

雪豹常在晨昏和夜间活动,行踪飘忽不定。它们行动敏捷,善于跳跃,一般单独活动,成群活动的雪豹十分罕见。人们在野外很难见到雪豹。哺乳期的母雪豹带领幼雪豹一起活动。雪豹有发达的鼻腔,嗅觉灵敏,四肢较短,仅60厘米高,胸肌发达,善于攀援。雪豹的尾巴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成年雪豹的尾巴长达一米,几乎与身体等长,那条又长又粗的尾巴有助于雪豹在运动中保持平衡,当雪豹躺下时将尾巴盘在身体上保暖。

雪豹是晨昏活动型动物。美国雪豹专家杰克逊博士曾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连续跟踪了6只佩戴无线电颈圈的雪豹,他们发现雪豹的活动范围为11~37平方公里。尽管雪豹一天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记录到90%的活动地点都在直线两公里的范围内。尽管雪豹是独立活动型动物,但雪豹的核心活动区部分重叠。此外,雪豹对家域的利用不均匀。55%的时间里,雪豹仅在10~15%的家域面积中活动。杰克逊博士发现一只年轻的雌性雪豹的家域核心面积最小,而一只正在为两只小雪豹哺乳的雌性雪豹的家域面积最大。雪豹粪尿气味浓烈,含有可以识别雪豹个体的化学信息,在山脊、悬崖下、河床中,雪豹以粪便、尿痕标示自己的领域。通过标示领域,雪豹可以维持个体的活动范围,在食物较多的生境中也能维持较高的种群密度。杰克逊博士发现雪豹在其活动核心区留下的粪便、尿痕和抓痕比在非核心区留下的多得多。

■雪豹有发达的鼻腔,嗅觉发达。

雪豹选择崎岖、陡峭的岩石但又靠近植被的地点作为夜宿地。白天喜欢在山脊和悬崖活动,因为这些地点视野开阔。岩羊、北山羊也喜欢在这些地点活动。雪豹主要捕食岩羊、北山羊等高山有蹄类动物。这样,雪豹在山脊或悬崖容易接近它的捕食对象。在非繁殖期,雪豹独立活动,即使是异性雪豹也避免照面。雪豹也回避人类的活动。在俄罗斯、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部分雪豹分布地区,雪豹在冬季下到海拔较低地区活动。雪豹常常回避在植被茂密地区活动。由于活动隐蔽、种群密度低,雪豹分布在人类难以生存的严酷环境,被称之为“雪峰隐士”,是人们知之甚少的大型猫科动物。

由于雪豹的独特习性,人们对雪豹了解十分有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马鸣研究员研究组年利用红外自动照相技术在新疆木扎特谷首次拍摄到清晰雪豹照片。同年3~5月,我们曾在青海省都兰县东昆仑山支脉布尔汗布达山区用自己设计的“迷彩盒”——自动感应照相系统,拍摄到了雪豹的野外生态照片。

■雪豹行踪飘忽不定,一般单独活动。人们在野外很难见到雪豹。

都兰国际狩猎场地处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南部(北纬35°35′~36°14′,东经97°27′~97°36′),面积多平方公里,气候为高原高寒大陆性气候。每年5月植被开始返青,9月植被进入枯黄期。猎区地势开阔,地貌类型多样,植被茂盛,分布有高山柳、金露梅等灌木丛和高寒草甸,当地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岩羊、藏原羚、白唇鹿、马鹿、盘羊、高原兔、马麝、雪豹、狼、狐狸、猞猁、雪鸡和石鸡等。当地岩羊常聚成四五百只的大群体活动。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生境。

在那次考察中,我们一共架设了7套红外自动感应照相系统,其中有一套出了问题,另6套顺利工作。考察期间共更换了3次胶卷,共获得19卷胶卷,张照片,其中3卷有雪豹照片,拍摄到雪豹照片8张。同时,也拍摄到了岩羊、藏原羚、白唇鹿、马鹿等动物。

■雪豹主要捕食岩羊、北山羊等高山有蹄类动物。

红外自动感应照相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较少受到环境条件和研究人员的限制,可以进行长期和连续的野外作业;而更为重要的是,红外自动感应照相系统对野生动物干扰较小。我们的实践表明:许多动物不但不会逃避,还会好奇地探究它,试图玩耍那些“迷彩盒”。在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一只大熊猫对我们安装在树干上的“迷彩盒”产生了兴趣,凑上来仔细打量“迷彩盒”。“迷彩盒”感应到大熊猫后,不停地闪光拍摄,激怒了那只大熊猫,它挥动前掌,一掌将我们的“迷彩盒”砸碎了。红外自拍照相机是野生动物的守望者。由于野生动物研究者只能白天在野外考察,而雪豹只在晨昏活动,躲避人类,野生动物研究人员历经千辛万苦也很难发现雪豹,红外自拍照相机尽职尽责记录野生动物,是野生动物研究人员的好助手。

雪豹是维持中亚高山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完整、维持中亚高山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物种。国际雪豹基金会曾资助研究人员分别在新疆天山山脉与青海省东昆仑山支脉布尔汗布达山区开展雪豹调查保护项目。两个项目组均取得进展。随后,中国雪豹研究逐步展开。年10月8日,四川省石渠县林业局人员在该县真达乡普马村拍摄到了雪豹。数码自拍相机为野外研究雪豹提供了新的工具。年卧龙自然保护区同北京大学吕植教授团队合作,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海拔米以上安装了两台红外自拍照相机,拍到了10多张雪豹照片。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时坤博士的研究团队也利用数码自拍相机在甘肃祁连山和新疆塔什库尔干自然保护区拍摄到了雪豹照片。最近北京大学吕植教授团队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利用数码自拍相机拍摄到了雪豹照片。这些发现填补了雪豹研究空白,探索了研究方法,开辟了新的研究地点。

■雪豹体形矫健、形态高贵、行动敏捷。

生存危机

像其他濒危野生动物一样,雪豹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这些危机来自偷猎、生境破碎、食物资源衰竭、食物链断裂等。导致这些危机的根源是人类影响,目前人类的影响已达到过去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带。因此,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将雪豹列为濒危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也将雪豹列入该公约的附录I,禁止国际间贸易。我国将雪豹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然而,雪豹皮的被毛茂密、花斑美丽、皮板结实,一直是人类收藏的名贵皮张,在中亚形成了非法雪豹皮贸易市场。

■雪豹行踪飘忽不定,一般单独活动。人们在野外很难见到雪豹。

雪豹的非法贸易一直是CITES公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