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田野行记第01期重要的穴居文化遗产新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编者按

编者按:田野调查是我们的专业必修课,我的同学在湖南浦市的田野中做出了一系列成果。他们的努力和认真让我对田野调查有些羡慕和期待,年5月端午节,我们驱车到浦市尝试做一次龙舟竞渡的田野。由于疫情,浦市龙舟赛未按期举行,我的初次调查的愿望也落空。今年11月,受王执仲老师邀请,谭必友教授于百忙中拨冗到新密市扎子沟进行田野调查。在此次调查中,我全程跟随并有幸得到谭必友教授的亲自教导。参加本次熤园调查的有:谭必友教授;博士生田冲、张伟;硕士生弓菲;研究人员王执仲。

札子沟村概述

札子沟村属河南省新密市平陌镇,距平陌镇人民*府驻地6公里,距省会郑州市40公里。东与城关镇接壤,北与牛店镇交界,西与崔沟村毗邻,南与牛岭村相望。该村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设十个居民组,拥有可耕地面积亩,总人口人。村部设在第四、五居民组交界处。据传在汉朝,常十在此舍身取义救刘秀,刘秀留下《札子》报恩,札子沟由此而得名。(访问团队与当地人员合影)

河南特色的“靠崖窑”

年11月12日上午我们在平陌镇相关领导和札子沟领导及村民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札子沟的窑洞旧址,沿着蜿蜒的小路,在一片又一片的沟壑之中,密密麻麻遍及了五六百孔窑洞院落,它们大多已经破败不堪,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隐没,年轻人已经脱离黄土地,进城住进了楼房,仅剩的几户人家还坚持在窑洞里居住。破败的窑洞年久坍塌、杂草丛生,在这次的行程中,我们还见到了一户保存较为完整的窑洞院落——樊家大院。樊家大院是过去札子沟的大户人家,也是典型的“靠崖式”窑洞代表。大院门前有上马石、下马石、栓马石,门楼是具有新密本地特色的石雕和砖雕,整齐的石墙,鳞次栉比的泥瓦,即使今天有些破败,却依然保留着庄严与巍峨。据随行的本村老人们讲,札子沟丘陵纵横,恰似一只飞来的金凤凰,而凤凰的嘴正好在樊家大院的门口,当地的人遂在凤凰嘴处种下梧桐树,希望凤凰可以长久居住在此处,带来祥瑞。甚至还在凤凰嘴处置一石碾子用以碾米,这下凤凰就更舍不得飞走啦。遗憾的是我们考察时,石碾子已不存在,据说是被偷走了。(樊家大院外景)(访问团队成员在窑洞内参观)(樊家大院墙外的梧桐树)

黑陶技艺

黑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都有发现。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札子沟的村民,祖祖辈辈扎根在这片土地,黑陶的制作过程也是他们利用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之一。农民在这片黄土地上挖窑洞居住,挖出的土就作成陶坯烧成黑陶,每逢集会把这些盆盆罐罐换些许银钱。过去在札子沟家家户户都是制作黑陶的好手,这里也曾是附近黑陶最大的集散地,甚至有些优秀的匠人被附近的大户请去烧制黑陶,而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黑陶退出了日用品使用的舞台,村里仅剩的黑陶工艺传承人如今也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实地考察时,黑陶艺人王老先生向我们介绍了还得以完整保存的最古老的黑陶制作工具,还有废弃了多年的黑陶窑,窑内还保留了已烧制成的黑陶器。(王老先生向我们介绍黑陶制作工具)(王老先生向我们展示黑陶窑及陶器)不论是穴居的窑洞,还是黑陶制作工艺,都是当地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繁衍生息的活态见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过去的优秀文化不应该被尘土掩埋在地下,应该被挖掘整理,为后人追求健康生活提供借鉴和思考。(本次田野王执仲老师提供了优秀的调查点,扎子沟村的领导和村民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表达真诚的感谢。)

作者:

弓菲: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联合学位级硕士研究生

—END—

编辑

文字:弓菲

图片:田冲、张伟

编辑:田冲

供稿

熤园新媒体工作室

东北大学民族学研究院(秦皇岛)

湖南师范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心

营运

辛女国文化有限公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