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本既现代又原始的图画书泰克现代穴居男 [复制链接]

1#

手捧《泰克:现代穴居男孩》的第一刻有种怪怪的穿越感,画面中明明有恐龙和原始人小孩,可是——这小孩怎么好像在低头看手机?!而且最逗的是,封面看起来不像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平板电脑。隔远一点看,真的就是个IPAD。再留意“屏幕”的右上角,竟然还有网络信号和电池刻度的标识!插画家也真是卖力,居然在封面正下方还真弄出个几可乱真的HOME键。翻看的时候,我总忍不住要去按一按,想来小家伙们更加会手痒的吧。

读这本《泰克》,光看画面是没感觉的,必须拿着用纸板做封面封底的厚厚的纸质书。到底有多厚?如果你有IPAD的话,可以比划一下,大概就是IPAD加上护套的厚度。这本书到底有多大呢?再比划一下,嗯,刚刚好,跟IPAD一样大!就这么说吧,漫画家兼童书插画家帕特里克·麦克唐奈完全模仿IPAD做了一本书。——这下麻烦了,大人恐怕心里要嘀咕:本来就在犯愁呢,怎么才能让孩子少玩一点电子设备?这做书的,为什么还要弄出一本高仿IPAD的书?

这便是漫画家兼故事高手的过人之处,他显然是要来规劝的,却先做出了彻彻底底“投其所好”的姿态。生于当下的孩子,似乎不可逆转地被电子化了。他们很容易迷上一切高科技的玩意儿,用起来就好像前世就是个中高手一般。这未必是坏事,当然也未必是好事。好与坏只在一个度上。孩子本来天生充满了好奇,泡在户外很容易跟动物交朋友,而且通常酷爱大人觉得“脏兮兮”的玩泥玩沙的游戏。我们现在知道,这些对孩子的成长特别重要,甚至对构筑其一生的幸福感都很重要。可是当他们因各种原因被困在室内,自愿或非自愿地锁定在各种电子设备面前,他们与它们似乎就牢牢地黏在了一起,对真实世界、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反而被一点一点地消磨,直到似乎无药可治……麦克唐奈弄出这本高仿IPAD书,在一个似乎穿越几千万年的虚构故事中,塞入了这个时代孩子都特别喜爱的元素——IPAD、手机、科技玩意儿、游戏、恐龙、疯狂原始人,煞有介事地再现了一场令人捧腹的“灾难”,实际上也展现了可能的不同选择,最后的选择权仍然交回给了小读者。

这本书大体采用了两种模式来叙述。前半部分可以说是“IPAD体”,似乎要输入密码才能进入,然后读到一个似乎是在IPAD中滑屏看到的穴居人男孩泰克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独立的页码,随着情节的发展,还会穿插着出现表情符号,随着不断往后翻页,右上角的电量刻度还会不断变化,直到最后变红乃至到黑屏处消失。经过火山爆发、黑屏、断线之后,泰克飞出了那本IPAD书,来到后半部分常规的“图画书体”的世界。回到这个世界的泰克,又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尽管还是一个小野人),他对身边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对爸爸妈妈和好朋友都充满了爱和热情,他在幕天席地的游戏中又重新激发了勃勃生气。

这位漫画家的“规劝”是不是很特别?大概最特别之处就在于,他能让规劝者和被规劝者都捧腹大笑。据说这个故事他从构思到出版经历了8年时间。最初是在年,他在速写簿上画了一个原始人小男孩,然后上面写着“穴居男孩”,男孩拿着大木棍说“呃呸”,所以那时他不叫“泰克”,而叫“呃呸”。麦克唐奈觉得这个男孩很搞笑很好玩,就开始想他应该有个故事吧。最初的搞笑、好玩大概来自男孩的形象,他满脸络腮胡子,一副萌萌的神情。是的,因为那是原始人,所以即便是男孩也长着满脸的胡子,想起来是挺逗的。可是,我们想象中的原始人应该是整天呆在大自然里,或是努力与恶劣环境搏斗,或是过着淳朴自在的生活。而“穴居男孩”让人联想到一个整天呆在洞穴里不出门的男孩,为什么这么宅呢?思绪跳跃到当下,眼前恐怕就出现了成天赖在屋里不出门的小游戏迷的身影。当穴居男孩手中的大木棍换成手机或游戏机的时候,这个好玩的故事就呼之欲出了。

我最早接触到的麦克唐奈创作的图画书是他年创作出版的《我……有梦》,那是著名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古道尔的传记图画书,曾于年获得凯迪克银奖。我那时才知道,麦克唐奈原本是一位大漫画家,以连环漫画MUTTS享誉世界,大概到了年才开始尝试为儿童创作图画书,《我……有梦》应该是他几次尝试后最成功的作品。后来他在这个新领域越来越活跃。他说自己从5岁开始就酷爱漫画,总是画个不停,所以他为孩子创作图画书的出发点就是要让他们觉得画画非常好玩。他总是先画出一堆好玩的画来,然后再决定把它们编成一个好玩的故事。那个《泰克》的故事,他每隔一段时间,有好玩的想法了就去画一些相关的故事,比如泰克最要好的朋友是一只恐龙,麻烦的是恐龙很大,没法进泰克的洞穴,只能在洞外喊他,而他就是赖着不出来,想想就挺好玩的;还有泰克的爸爸妈妈,当然也是穴居野人,但搞怪的是,他爸爸是个发明家,什么东西都号称是他发明的,连泰克沉迷其中的因特网也是他发明的!麦克唐奈就这样一路想一路画,画到年,手头上已经有一大堆这个男孩相关的故事画面了,然后再经过一年的设计与整理,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本好玩的《泰克》。

麦克唐奈差不多同步创作出版的还有另一本图画书《谢谢,晚安》,那是一本特别温馨的睡前故事,乍一看甚至会觉得那不可能出自同一位创作者,但事实上就是的。那本书很可能是向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晚安,月亮》的致敬,《晚安,月亮》中的兔子到《谢谢,晚安》中来主持了一次“睡衣派对”。不过,麦克唐奈还有一重身份和使命感让他更多了一份表达,他和珍·古道尔一样,是热诚的动物保护主义者、环保主义者,他因此坚持素食已经有20多年了。在他笔下小兔子的晚安仪式中,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感恩之情。

在《泰克》搞笑的外衣之下,麦克唐奈看似漫不经意地“塞”进了自然环境变迁和动物进化的原理,将人(哪怕是发明了因特网的人)与自然界的万物连为一体,绝无高下贵贱之分,实际上对迷恋高科技的人类还有轻度的讽喻。当泰克被崩出IPAD之后,第一句话就是“泰克醒了”——这也许暗含着某种象征意义。毫无疑义的是,当泰克张开双臂,拥抱这个“宽广美丽的世界”时,同样也充满了感恩之情。

在《谢谢,晚安》中有一幅画面,小兔子和两个朋友站在窗前,“仰望夜晚的星空,看见一颗流星”;而泰克则经历了两种星空,一种是前面在洞穴里沉迷于游戏时,“从洞穴里放射出怪异的光芒,连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也都没办法看见了”,一种是最后与好朋友恐龙拉里在晚上,“伸手去摸闪闪的群星”。——这位艺术家的态度再明显也不过了。

阿甲写于年8月29日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