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桂北侗民的草龙传承梦 [复制链接]

1#

桂北侗民的“草龙”传承梦


握着手中黄灿灿的糯禾杆草,指着金闪闪的“草龙”,今年66岁的王禹显得有些急切,“别让它就这么没了”,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6月10日,“中国·龙胜龙脊龙王争霸赛”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县举行,吸引了来自香港、澳门、四川、江西、江苏等地的27支舞龙队参加。


  在群龙斗艳中,一条长约15米,用糯禾杆草编织的“草龙”显得尤为特别,在光线照耀下金光闪闪,宛如真龙。20名身着侗族传统服饰的妇女将稻草绑在腰间,在现场鼓点的伴奏下,舞动着手中的“草龙”,上演着“游龙戏珠”。


  “草龙”队领队王书干告诉,他们来自桂林市龙胜县平等乡广南村。在这个村里,95%以上人口都是侗族,“草龙”是其稻作文化的一大亮点,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广南村的草龙的制作工艺和舞龙技艺更是在侗民中出类拔萃。


  “我们侗族的祖先对龙图腾是非常崇拜的,将它当作神灵的化身。以前没有农药,侗族民众为了驱逐虫害,每到夏收季节,就会将稻草简单的捆绑在一起当作“草龙”,让年轻人举着在田里来回跑,祈求丰收。”王书干说。


  如今200多年过去,科技的进步为侗民除虫送来了农药,艺术的提升让侗民编织草龙的技艺日益精良,但这门侗族传承了几代人的“老手艺”却面临着失传的困境。


  王书干说:“我们村本来有男、女两支舞草龙队,但是现在男人都外出打工去了,人都凑不齐,久而久之就荒废了。就连这支女子舞草龙队也不是专业队员,大家平时各干各的农活,有演出或者比赛时才聚在一起排练。”


  王禹至今还记着小时候祖辈们教他编草龙时说的古语,“禾草为龙,求雨除虫”。在他看来,编织“草龙”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是侗族民众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本能。


  “只可惜现在会编草龙的人越来越少了,就连我家的小辈们也不学这个了,真担心有一天这门技术就这么没了。”王禹叹了一口气说。


  为了让百年“草龙”文化传承下去,王书干和王禹与他们的侗族同胞们都积极行动了起来。“现在只要有舞龙比赛或演出机会我们都会尽量参加,得不得奖不重要,就是想让大家看看我们侗族的草龙,让后辈们别忘了侗族的文化。”王书干说。


  如今,草龙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传承人,王禹说,他不吝将自身的绝技传授他人,“其实完全可以打破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界限,只要能将草龙文化传承下去就是好的,丢了太可惜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