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伏龙芝遇到了真伯乐cs5o4v4e [复制链接]

1#

伏龙芝遇到了真“伯乐”


据说现在界上有两所大名鼎鼎的*事学院:美国西点*校、俄罗斯伏龙芝*事学院。但对我来说,还是觉得伏龙芝*事学院亲切些,因为我们好些个革命前辈毕业于这所学校。而西点*校的毕业生在 战场上也是跟咱 交过手的,似乎并未占太大便宜。


    伏龙芝*事学院,是为了纪念苏俄国内战争著名*事统帅伏龙芝建立的,然而,伏龙芝本人却从未上过一天*事院校。


    1885年2月,伏龙芝出生于土耳其斯坦。1905年12月,伏龙芝参加的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对他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失败说明革命需要*事人才,布尔什维克要比沙皇*官更懂*事。”伏龙芝自此开始钻研*事,阅读了大量的*事著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正遭沙俄当局流放的伏龙芝仅凭报纸和地图即准确预判了战局的走向。十月革命胜利后,伏龙芝在镇压反动派叛乱中显示了卓越的*事才能,全俄*事委员局认为他可以担负更重要的*事工作,即任命他为雅罗斯拉夫尔*区的*事委员。此时伏龙芝的直接领导是诺维茨基,这位曾在前沙皇*队当过将*的领导认定伏龙芝是将帅之才。稍后,诺维茨基和伏龙芝多次请缨到前线作战,他二人被派往南方面*任职,伏龙芝认为自己可以指挥一个团,而诺维茨基力劝他应该争取指挥一个集团*的指挥权。而莫斯科的任命是,诺维茨基担任南方面*参谋长,伏龙芝任*事委员会委员。


    诺维茨基坚决反对此项任命,力陈要给伏龙芝安排更高的*事职务,因而伏龙芝被任命为南方面*第4集团*司令员,诺维茨基则改任该集团*参谋长,成了伏龙芝的直接下属。


    当了集团*司令的伏龙芝如龙跃大海,*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战功赫赫,并带领部队胜利结束了苏俄国内战争。到1925年1月,伏龙芝接任托洛茨基的职务,担任了苏维埃革命*事委员会主席和陆海*人民委员,成为苏维埃*队的主要指挥者。与此同时,他还撰写了一系列*事论著,奠定了苏联*事科学基础。伏龙芝*事理论造诣之深,连西方*事学者都称他为“苏联的克劳塞维茨”。1925年10月,伏龙芝在治疗胃溃疡手术时因对麻醉药过敏,他的生命戛然而止,年仅40岁。


    对伏龙芝的才华和贡献,已早有定论,我等在惊叹他横空出世的*事才能和丰功伟绩的同时,想得更多的还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说伏龙芝是千里马,他的伯乐无疑是其老上级诺维茨基。


    提携后进,培养下属是许多有远见的领导者愿意做而且已经做过的事儿,古今中外不乏其例,仅*事统帅的例子就能举出一大堆来。比如“点兵多多益善”的韩信韩大将*,既得过张良的大力举荐,也是萧何极力推荐的人物,但是韩信即便被刘邦封了齐王,他在刘邦集团的地位也没有超过张良和萧何,何况眼里只有刘邦的两大谋士对韩信也是用其才而提防其“野心”,更不要说去做韩信的下级了。又比如,水泊梁山的大头领宋江,将东京名人卢俊义赚上山来以后,屡屡假惺惺地要让老卢坐头把交椅,为此还揖让不止。最后晴空一个炸雷,挖出块石碑,原来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表上天早就排定了,于是皆大欢喜。


    不管怎么说,上面这几位还算是有点举贤荐能素质的,若遇到白衣秀士王伦一类的领导,恐怕只能走火并一途了,要么就只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卷起铺盖换地方。


    正因为有这许多先例在前,因而我在惊叹伏龙芝*事才能的同时,似乎更加佩服他的“伯乐”诺维茨基的眼光和度量,尤其是度量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诺维茨基在沙皇*队中就是将*了,无论资历、名望抑或地位,应该都比暂露头角的伏龙芝强,这一点从苏维埃当局的任命就能看出来,诺维茨基是伏龙芝的上级是没有疑问的。作为上级推荐手下优秀人才,甚至扶上马再送一程也是事业后继有人的保证,如果因为年龄、身体或者其他原因,推荐下级接替自己的职务也是有的,但推荐下级做自己的顶头上司并甘居其下的事情,或许有,但恐怕也不会太多。


    诺维茨基是个地地道道真伯乐。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